本文更新日期:2017-08-18
(100.10.08)秋意濃,品蟹正是時候!八月十五中秋過後,老饕引頸期盼搶購的肥美「大閘蟹」來了!
「大閘蟹」特徵:青背、白肚、黃毛、金爪。
話說前幾天到城中市場吃午餐,小吃店老闆推薦親戚在蘇澳七星山,採用純淨無污染的天然山泉水養殖,吃紅蘿蔔、青菜,通過SGS安全檢驗合格的大閘蟹,Alice和Afra當場掏錢合購每隻3兩1A級,一組10隻$3100的「大閘蟹」。
蘇澳的養殖戶利用天然冷泉的優勢,讓溫度始終維持25度的恆溫環境,量產生猛肥美的「大閘蟹」。老闆不但貼心把「大閘蟹」綁安全,還在保麗龍盒下面墊冰塊,以免活跳跳的「大閘蟹」掛掉。
口吐白沫的「大閘蟹」反而是活的表現。因中國「大閘蟹」禁藥疑雲被禁止出口,反而讓台灣「大閘蟹」異軍突起,雲林、員林、萬里、烏來、台東、宜蘭等地都有養殖,台灣產地直送,新鮮度更棒。
老闆把「大閘蟹」洗刷得很乾淨,回家後不用清洗就能直接料理。從蟹肚中央的小蓋塊形狀可分別公蟹(尖臍)、母蟹(圓臍)。美食家兼品蟹大師嚴長壽說,因為母蟹的身體軟,蟹黃硬,而公蟹的膏黃則如漿糊般綿綿密密,所以推薦「大閘蟹」要吃公的
據說「大閘蟹」搭配鎮江醋與薑提味,更能散發出甜美特質,老闆很好心幫廚房什麼佐料都沒有的Alice準備一份。
Alice家的電鍋終於開張,但嚴長壽建議,「大閘蟹」的蟹鉗與蟹腳上有許多絨毛,水煮比清蒸要衛生,而且「大閘蟹」不怕煮,膏黃不會老,水滾才下鍋,水再滾加蓋煮15分鐘,放些紫蘇氣味尤佳。
「大閘蟹」是毛蟹的一種,和國人常吃的「處女蟳」差別在「大閘蟹」是湖泊中養殖(台灣部分改良以山泉水養殖),而「處女蟳」則是海水養殖。
「大閘蟹」的膏黃是精華所在,嚴長壽建議要在第一時間趁熱享用,還要一大口吸吮下肚。
3兩重的「大閘蟹」去殼再卸除八隻蟹腳、一對蟹鉗後,變得超小。
不過看到蟹膏、蟹黃飽滿的模樣及撲鼻香氣,口水都要流出來了。
嚴長壽推薦饕客大啖「大閘蟹」要順其生理構造一一拆解,吃「大閘蟹」的先後部位如下:蟹殼上的膏黃→對拆兩邊的蟹身膏黃→蟹身上的蟹肉→蟹腳。
雖然老闆標榜拒絕盤商剝削、特價出清回饋消費者,但賣價其實和網路銷售價格差不多。好在我們這次購買的「大閘蟹」蟹肉甘甜鮮嫩、蟹膏飽滿,只是好小隻吃起來不夠爽,不過大隻的又太貴,只能安慰自己嚐鮮就好了。
高小姐妮還真愛海鮮
是啊~美食我都愛,特別是牛排和海鮮,呵呵!